档案

作者存档

靜物

2012/08/09 留下评论

<table cellpadding=”2″><td style=”border-bottom: 0px solid #fff;”> <a href=”http://500px.com/photo/11341469″&gt; <img src=”http://pcdn.500px.net/11341469/235564cd06e3985c01e0b28f85f5c1657d8dd46c/3.jpg&#8221; width=”280″ height=”280″ alt=”Whispers In The Dark by Ivan Peña (artbyivan) on 500px.com” border=”0″ style=”margin: 0 0 5px 0;”> </a> <br/> <font style=”font-size: 120%;”> <a href=”http://500px.com/photo/11341469″>Whispers In The Dark</a> by <a href=”http://500px.com/artbyivan”>Ivan Peña</a></font></table>

http://pcdn.500px.net/11341469/235564cd06e3985c01e0b28f85f5c1657d8dd46c/3.jpg&#8221; title=”靜物”

分类:Uncategorized

ZT-为参加TPP谈判与维持完善防卫能力,制定中长期战略

2012/07/29 留下评论

作者:白石 隆

5月13日,日中韩首脑在北京举行会谈,就年内启动3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达成一致。日本对中国和韩国的出口占到出口总额的将近30%,因此取消关税对日本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利益。甚至有估算认为,中日韩FTA会将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提升0.3%。因此,三国就启动谈判达成一致,是非常值得欢迎的。只是,我们无法预测谈判是否真会像商定的那样于年内启动。韩国的对日贸易是入超,再考虑到日韩在中国的竞争,对于韩国来说,与其在中日韩FTA这一同等条件下竞争,更合理的做法是利用中韩FTA创造一个对韩国企业有利的竞争环境。

加入TPP是唯一的选择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应该当机立断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此次,即便是加上了“年内”这个条件,日中韩三国同意开启FTA谈判,也是因为日本从2011年11月起开始着手磋商参加TPP谈判的事宜的缘故【看得比較清楚呢:為神馬會有FTA?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日本人還是很精明和清醒】。然而,对参加TPP谈判,政府却至今无法定夺。5月24日,野田佳彦首相在第18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晚宴上表示,将以参加TPP谈判的磋商以及与亚太诸国的FTA谈判为两只车轮,促进亚洲经济的增长。但是,他没有言及参加TPP谈判。围绕着税制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进行的攻防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如果现在决定参加TPP谈判,就会进一步加速党内分裂——首相恐怕是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这种做法虽可以理解,但是,在这个决定上耗时太久则绝非贤明之举。

关于TPP,日本是否应该参加TPP谈判?如果参加谈判,哪些应该捍卫哪些可以让步?这2个层面的讨论完全被混为了一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繁荣,主要归功于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呵呵,這種說法確實沒錯,但是不能只談有點,不談弊病吧~所謂米國中心的自由主義經濟秩序給日本經濟造成的“劍羊毛”效益和日元匯率不可控,都不用說麼?】。现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使这一秩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期。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世界上许多国家意图在有利于自己的规则下扩大市场,开始与那些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缔结FTA,这些都是源于国际经济秩序的转变。

今后,新兴国家在经济方面还将进一步崛起。由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的经济增长,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如同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澳大利亚议会所做的演说中所述,美国把“自由公平的贸易,以及构建遵守规则的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作为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目标,将TPP作为其模式,也是出于这个原因。TPP是构建21世纪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经济秩序的试金石,日本不存在不参加这一选项。

但是这不意味着为了参加TPP,日本可以在谈判过程中无条件地妥协。在谈判中,既有能够争取的,也有不得不妥协的。但是,通过此前的协商,我们已经明确,放宽食品安全标准、公共医疗保险制度、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流入等不会成为TPP谈判的对象最大的担心是对农业的影响。但是,就日本的农业来看,无论是否加入TPP,目前务农者的平均年龄都已超过了65岁(截至2010年)。如此下去,想必在不远的将来,日本农业会因为老龄化和后继无人等原因而走上绝路。利用加入TPP这个机会,创造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这才是目前我们应该寻求的农业政策。

灵活运用防卫装备的“共同生产”选项

6月6日,防卫产业和技术基础研究会的最终报告提交给了防卫大臣。据我所知,这是第一份有关日本安全保障和防卫能力的产业与技术基础报告书【真心想看看呀~】。由于我曾担任过研究会主席,请允许我在这里介绍一下该报告的主旨。

防卫省、自卫队为了保家卫国,需要配置武器、车辆、设施器材、弹药火药、制导武器、通信电子等装备产品以及船舶、飞机等。若将开发、制造、运用、维持、改造、改修这类装备产品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定义为“防卫生产和技术基础”,那么日本在这方面主要都依赖于民间企业,而且其市场规模非常小。供应给防卫省的生产额(市场规模)是2万亿日元左右,仅占到日本工业生产额(250万亿日元)的0.8%。此外,考虑到目前严重的财政危机,也无法期待在近期大幅增加防卫预算、扩大市场规模。事实上,2012年度主要装备产品等的合同额是6870亿日元,维修维持经费是7786亿日元,自2005年以来一直处于维修维持经费大于新采购额的状态。

另一方面,飞机、船舶和其他装备向着高性能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购买单价也随之上升,采购数量逐渐减少。这样双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防卫产业的利润率降低,对企业来说,要维持通用性较低的防卫装备品研究制造部门的存在,就变得愈发困难。如果置此不顾,很有可能无法维续国内的防卫技术及生产基础。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问题就在这里。将防卫生产和技术基础全部维续于国内已不可能。为了构建防卫大纲中提到的“机动防卫能力”,我们需要分辨出那些无论如何国内应该保有的防卫生产和技术基础,努力维持、扶植并予以发展提高。如果国家选定出国内应该保有的基础,全力维持、扶植该领域的发展,维持完善而稳定的中长期防卫能力,那么防卫相关企业也会相应地控制风险,从长远的观点出发,进行投资、研发和人才培养。

那么,在制定这种战略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日本防卫相关企业多数都不是专门的防卫专业制造商,而是在力图妥善调节民用产业与经营资源的同时维持发展防卫产业。然而,金融危机以后,由于日元升值、法人税上涨以及电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民用产业经营惨淡。另一方面,在国外的防卫产业中常见的市场开拓(出口)、研发系统中的官民及研究机构相联合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以及企业的重组及合并等,在日本实现起来十分困难。

日本政府通过2011年12月的官房长官谈话,重新调整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决定以综合性例外措施取代此前对个案采取例外措施的做法。这就意味着,军用装备产品等的“国产”,除了“纯国产”和“授权国产”之外,又增加了一个选项,即“与我国在安全保障方面有合作关系,并且与该国的共同开发生产有利于我国的安全保障时”,可以进行“共同生产”。我们当然十分清楚共同开发、共同生产有其自身的特有难度。但是,即便如此,一旦能够很好地利用起来,就会对降低新一代装备产品等的技术开发和生产成本、分散风险、维持、扶植和高度发展企业经营基础(防卫生产和技术基础)、向尖端技术迈进、开拓零部件产业的市场等产生积极的效果。为了日本防卫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基础的维续和高度化发展,希望政府在对待个案时要尽可能灵活地运用武器出口三原则。【對於日本的防衛問題,作為外國人偶的意見是可以學習—瑞士。他們也是資源匱乏型國家,也是中立國,也沒有神馬國家軍隊,但是瑞士真心不是誰都敢碰一下的世界級科技發達國家,其中的奧秘各國自己學吧~】

(写于2012年6月7日)

××××××××××××

幾天前,正好與一位日本本土人士談到日本加入TPP的事情,他持極力反對的立場,雖然他絕非神馬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人士。。。

當時的第一感覺是:日本人對本土生產的頑固的保護意識~隨着談話的深入,發現還不單純是立場的頑固,他詳舉了各種數字和比例說明加入TPP的無實際過大意義。。。

對於這些數字,作為兲朝人,完全木有反駁之力~畢竟偶掌握不到真實數字,甭管是兲朝的還是日本的。。。

於是咱談實際的:你們總是喊西瓜很貴啊~!大米很貴啊~!日牛超級貴啊~!。。。

擦!誰說不是呢?但是為毛線乃們不說香蕉貴死啦?咖啡貴死啦?速凍餃子貴死啦。。。

你們喊貴死了的,都是你們自產的,國家保護的食品種類;而你們視為正常的卻是你們基本本土不產的食品種類!其中道理就是是否准許量化進口。作為老百姓,你們都不主張平衡貿易種類,衝擊下日本本土農產品價格的話,那我們外國人只能在心中大喊一聲:活該!你活該吃不起!

分类:Uncategorized

それが日本の生きる道

2012/07/26 留下评论

「貿易立国から投資立国へ」それが日本の生きる道 「貿易立国から投資立国へ」それが日本の生きる道
コモンズ投信会長 渋沢健氏 コモンズ投信会長 渋沢健氏

国際会議で登壇するため、初めてタイへ出張した。飛行場から都心に向かう送迎車の車窓を流れる光景は、その数週間前に別の会議で訪れた北京と比べると目を見張るものがあった。
高速道路で追い越される、追い越す車が、自家用車、商用車、トラックを問わず、ほとんどが日本車なのだ。北京では、これほど日本車が走っていないのかと寂しく感じたものだが、その寂しい思いをバンコクで挽回することができた。

タイに進出している日本企業は3000社を超え(帝国データバンク調べ)、自動車産業など製造業の拠点も多い。世界の競争環境が厳しくなった現在でも、長年かけて築いた関係のおかげでタイにおける日本企業のブランド力は、いまだに確固としたものがあるようだ。また、去年(2011年)の大洪水の後、従業員を解雇して移転した他国企業が少なくなかった一方で、日本企業の多くは居残ってくれたと評判がさらに高まったと現地のタイ人から聞いた。
会議とは別の関係であったが、前夜にタイの元政府高官で資産運用会社を含むコングロマリットの会長や外交政策を専門の学者とワインを楽しみながら、談話する機会をもった。色々と面白い話の中、最も印象に残ったのはタイの長老2人のミャンマー人への評価だ。「彼らがいなくなったら私達は困る」と笑顔で語った。どうやら、低賃金労働者として多くのミャンマー人がタイに進出しており、経済社会を支えているようである。

「私達タイ人も仏教の思想があるが、彼らの仏教は本格的であり、本当に真面目に働いてくれる」とミャンマー人の労働観を高く評価した。勤勉な労働力と天然ガスや銅など豊かな資源国であるミャンマーが、軍政から民政移管になり、これから成長しないわけがないというのがタイ人の識者の考えであった。イギリスの統治国であったので、ミャンマーでは英語で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も容易なようだ。

タイの人口の約7千万人と比べるとミャンマーの人口は約4千8百万人。ベトナムの約8千8百万人の半分ぐらいであるが、他の隣国、マレーシア(約2千9百万人)、カンボジア(約1千4百万人)、ラオス(約6百万人)と比べると圧倒的に多い。ミャンマーの経済規模は、GDP(国内総生産)で計ればベトナムの3分の1、タイの10分の1と差が開いているが、逆に潜在成長性がかなり高いといえるであろう。そして、基本的に、ミャンマーはタイと同じように、日本との間に歴史的な重い荷物を抱え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く、むしろ、友好な関係に恵まれている。このような投資チャンスを、日本は逃してはならない。

円高を嘆いている人もいる。しかし、現在の円高は日本にとってピンチではなく、チャンスと捉えるべきだ。日本国内で品質が高い製品や商品を製造して世界に輸出する「貿易立国」の時代は終わった。21世紀の日本の成長戦略は、国内の成長だけに固持することなく、世界の成長を国内へ取り込む「投資立国」へと舵を切るべきである。
財政問題など日本では深刻な課題が積み上がる中、欧州先進国が抱える問題の関係で、円高になっている。これは不幸の種ではなく、「神様の恵み」と思考転換して、日本の豊かな資源である金融資産を世界で活用する対外投資を推進するべきである。

更なる過度な金融政策で円を市場で「バラマキ」しても、お金が動くことはないであろう。逆に、不安で金縛りになっているお金の量が増えて、その「価値」が下がる一方である。このような自虐的な政策に万能薬の期待を寄せるより、日本のお金が世界で循環することを促進することが重要である。

■21世紀の日本の成長は世界の成長を取り込むこと

経済の「血液」であるお金が滞留すれば、脳梗塞や心筋梗塞という重病に陥る可能性が高まる一方である。やはり、お金という血液がサラサラと流れることによって、経済社会の「新陳代謝」が高まるのだ。
現在では、直接にミャンマーに投資をすることは、特に一般個人の場合は困難だ。しかし、21世紀で持続的な価値創造の可能性が高い日本企業は、ミャンマーなどこれから発展する可能性のある経済社会への事業展開を確実に図っている。
そういう意味では、そのような日本企業に投資することによって、これからの途上国の成長の果実に報われるという考え方もできる。手段は様々あって、ひとつの正しい答えはないであろう。しかし、間違いなく、21世紀の日本の成長のパラダイムとは世界の成長を取り込むことができる「投資立国」である。

×××××××××××

看樣子偶還是看對了這個情況。這是個值得重視和借鑒的方式,當然,風險也是大大滴!

分类:Uncategorized

2012/07/17 留下评论

(之前沒有細看最後的部分,再看,絕對不以為然了)在兲朝,黃金跟槍支一樣是被嚴格管制的(不要把金銀首飾與實物金混為一談哦~)你就算是有再多的rmb,現在用最好的價位進了實物金,你有多大本事能流通它們呢?!別說弄出海外了,就是在兲朝內,您能賣給誰?—除了政府,並且是按人家給的價!
所以說,千萬不可天真,以為買了黃金可以保值。告訴你吧,最tm不保值的就是實物金了,到時候有風吹草動,你連毛兒都不可能看到的!!這就是純粹給別人湊份子~

經濟日記

7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六次大的财富浪潮,抓住政府政策导向和时代商业趋势您就成为新的百万富翁!
中国财富第1次机遇—个体户暴富时期,时间是七十年代末和整个八十年代。
个体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万元户 八十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很多人不敢!
个时期中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大部分的人追求的只是考大学,进国家的企事业单位。
这个时期的个体户大部分是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文化素质低的人,但是他们抓住了机遇,成了中国社会第一批富翁。
中国财富第2次机遇—炒股票暴富时期,时间是1986年到1992年。
股票–中国的股票要坚决的试–百万富翁 九十年代初,买支股票就能挣钱,可很多人不信!
1986年在中国绝迹了三十多年的股票重登上海滩,上海市民抱以了极大的热情,刚发行时,很多股民早上三点就起来冒着零下五度的低温排队买股票。
一个老股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在交易所外转了一会,100元就变成了200元,200元又变成了800元…,为什么好日子过得那么快呢?”很多股民因为排队买股票而虚脱晕倒,这一时期股票一上市就疯狂的涨,造就了一大批富翁。
1992年以后这股热就冷了下来,除了一些庄家、大户、交易所内部人员其它的人很难赚到大钱!
第一代股民:坐着火车去炒股 一万元就是大户1986年的4月,沈阳北方证券公司创办,这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家证券公司……
  可以说,两个”第一”,诠释了沈阳人与股市难以割舍的情缘。18年来,中国股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股民从懵懂无知到熟稔股市,从手工填单到网上交易,从”老八股”到近2000只股票,股市见证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历程。
  第一站→一级半市场
  雨衣占地 露天市场排成排
  准确地说,我是1989年进入沈阳股票市场的,当时属于一级半市场,我们叫它”黑市”。那时,每个人都会带着以前的老雨衣,把它叠得方方正正,放在地上,就算给自己占了个地方。
  市场在十一纬路大西菜行附近,是露天的,大家拿雨衣占地儿排成一排后,买卖就要靠互相沟通了。”你手里有什么股,多少钱卖?””我想要什么股,多少钱买?”两个人一商量定好价钱后,就可以到当时的登记公司(现怀远门附近),进行交易了。
  第二站→上交所
  想卖股票 得坐火车去上海
  当时交易的股票大多是天津股票和山东股票,以股权证(俗称小蓝本、小红本)为交易对象。1990年,国家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很多股民就坐火车去上海,进行柜台交易。也是从那以后,股票交易终结了买卖双方见面的情况。当时的股民对股票几乎一窍不通,大多是炒邮票、炒国库券的人,或是发行股票企业的职工、家属等。
  那时,股民是没有什么参照价钱来买卖股票的,只能办理一个资金账号、在交割单上注明”多少钱买(卖)哪只股票”,交给交易所托管,如果交易成功,资金账号中就会有钱了。那时的交易是T+0,当天就可买卖,而且不限涨跌幅,记得1991年很多股票都有过一天涨100%的火爆行情。
填单卖股 跟不上即时行情
  1992、1993年,国家允许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开设证券营业部,一时间,沈城大街小巷成立了很多家,比现在的营业部还要多很多。我们交易股票要到营业部先填单,写好自己姓名、资金账号、限价或市价、股票的名称和代码等相关信息。填好单子后,由营业部的工作人员电话通知沈阳股票交易报价中心,报价中心再电话告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民的交易情况。但跟不上即时行情。
  那时,股票100元/股,每家存款也就两三千元,所以买几股是正常情况。每次股市有行情时,证券营业厅都会挤满股民,那场面甚至比去年大牛市还火爆。虽说股民对股票了解不多,但对此都信心十足,并有很多人指望一夜暴富。

  讲述2、交易单炒到10元一张

  沈阳金杯1992年上市的时候,价格最高炒到17元,翻了17倍,行情十分火爆。
1996年出现一波暴涨行情。1999年又发动了”5?19″行情,大盘从1000多点疯涨到2001年的2245点,当时投资者要手工填写交易单,交给证券公司,公司员工再人工敲电报,向上海报盘,说明购买股票的价格和份额。由于股民拥挤,交易单都不够用,一张本来免费提供的交易单居然被炒到10元一张!证券公司经常清算交割单到下半夜。
  讲述3、投资一万元就算大户
  讲述人:何君女士
  1991年,我在辽宁证券十三纬路营业部炒股。辽宁证券(如今更名为信达证券)成立于1988年,算是沈阳最早的证券公司之一,是由当时的辽宁省人民银行设立的,十三纬路营业部一楼大厅50多平,挤满80多人,当时炒股没有涨跌停限制,有的股票一天甚至股价翻倍。那时侯大家都挣的少,投资一万元以上都算大户了。2002年之前,证券公司营业部可以借钱给投资者,类似于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就是你账户有一万元,证券公司可以再借给你一万元。
中国财富第3次机遇—IT行业暴富时期,时间是90年代开始到现在。
IT 计算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千万富翁 计算不需要机器,但我需要计算机!
IT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IT包括电脑硬件、软件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深化的应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力以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合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赋予了信息产业新的历史使命。当然也孕育了电脑硬件、软件和应用领域的财富应。
盖茨 张朝阳 杨致远 陈天桥 李宏彦 马云……….

中国财富第4次机遇—做保险日用品直销,时间是1991年到2005年。

做保险、美容保健日用品直销(传销)赚大钱时代,时间1991年到2005年12月 直销行业因为市场倍增、人际倍增、财务倍增,象限理论、管道理论、消费者参与世界财富分配理论等的综合导入和创新发展,成为目前全球四大商业零售分销模式(大卖场、连锁代理、直销、网上购物)中发展最快速的产品分销和通路建设的法宝,以及更多普通人创业成为百万富翁的更好选择!
九十年代末,干保险和美容保健品直销赚钱,但有多少人在那时介入呢?倒是现在人们认同了就疯狂去跟风,结果进入的是竞争激烈的行业。

中国财富第5次机遇—房地产暴富时期,时间是2001年到2007年。
权钱交易
房价暴涨
由于按揭交易,使得投资者的资产大约翻了5倍,全民炒楼,许多的投资者一夜暴富!

选择决定财富
如果你在1980年选择了做个体户、1988年选择了炒股、1990年选择了卖计算机、1995做直销或者保险、2000年投资房地产……
那你不用很努力,不用很聪明,单凭这一个选择就决定了你的财富如果上面的机遇你都错过了。。。。。而且你还想成为百万富翁中国财富第6次机遇—投资黄金,白银的年代,时间是2007年开始。
这是美圆消亡的年代。
为什么要投资黄金?
黄金和所有金融资产最大的区别是,黄金不是任何的负债,永远没有违约,这就是当代金融资产的定义,它一定是债务,要产生利息,但所有债务存在违约的可能,
存在违约的风险,但黄金永远不会,这是黄金和所有金融资产最大的不同,这也是世界上称之为“最诚实的资产”。格林斯潘曾经在2002年说过,黄金仍然代表世界货币的最终。 
资产配置上,可以购买黄金,黄金能够对冲风险
国家政策(增加黄金储备)
优化资产配置,抵抗风险(15%,俄罗斯,泰国)
保值增值
养老计划
正真公平的市场,获利空间大
人类可以创造美元,但只有上帝可以创造黄金和石油
黄金是对抗通涨的最理想武器--黄金能久远的保持其价值 (物理性质稳定,不易灭失,且其价值随通涨而上涨)
产权转移的便利 (可以公开购买、自由买卖)
交易灵活,成本低廉,盈亏马上兑现
金市基本上是属于全球性的投资市场 --黄金市场很难出现实力足够大的庄家来操控市场
在税收上的相对优势--不需要交纳任何税费
世界上最好的抵押品种--国际公认的物品,其本身就具有货币职能!
第一,抵消经济周期风险。国际市场越动荡,黄金涨得越厉害,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风险对冲的作用。
第二是抵消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个没收财富的游戏,通货膨胀越厉害,说明你的钱被人家拿走了。被谁拿走了?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地域通货膨胀,就是黄金。
第三,金融危机,印度、越南出现金融危机,包括韩国也出现金融危机的征兆,这个时间段黄金价格是上涨的。
第四,地缘政治风险,就是中东一打仗,石油、粮食价格上涨,都会出现危机,导致黄金价格上涨。
第五,战争政局动荡。
第六,信用货币体系。人类持有货币只有37年时间,这实际上有很多的弊病和毛病,有人说信用货币一定能取代以黄金和白银为支撑的体系,这是没有根据的,至少缺少必然性。美元危机越来越大的时候,大家就越来越知道黄金的重要性。

View original post

分类:Uncategorized

轉並批註一篇外企人的心路歷程

2012/07/15 留下评论

         首先想说的是,我是一个平凡的在深圳打工的女人。在这里只是想通过我从毕业到现在9年 的打工生活和与我类似经历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在现在的经济危机时期,很多人都还在找 工作,很多人还在庆幸自己可以保的住饭碗,但是我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样的打工生活。
         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我在大四的时候来深圳参加高交会和一家外资企业签了合约 。当时感觉还是很庆幸的。因为我们是工科专业,本身女孩子就少,同年级同专业来了20 多个同学,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签了这家世界500强外企,户口在当年7月就转到了深 圳,一切都很顺利。唯一是父母一直希望我可以到他们安排好的事业单位去上班,但是我 当时一心想进外企,虽然是工厂,也认了。
         之后的几年我几乎是一年换一个公司,欧洲的,美国的,韩国的…全部是知名世界500强。跳槽的真实原因大都很简单--为了更高的salary,说来我也比较幸运,从第二家公司 起就被猎头盯上,基本上在我稳定在一家公司大约1年的时间,就会有猎头电话打来问我是 否考虑新的机会。我的薪水从大四毕业实习期的900块每月上升到17K每月,从2001到2008 年。相比坛子里的很多牛人这个数字很平凡了,在深圳也只能算刚奔小康。顺便提一下, 我从事的工作和我大学的本专业已经相距万里了,基本上完全脱离,为了对我后来从事的 工作有所理论补充,我还在05年到             07年去读了系统工程硕士的供应链专业,并考取了一些 相关的资格证书,包括国内的和国际上认可的行业证书。
可以说像很多资深人士给予初涉职场的新人建议一样,我从一开始就有所谓的职业目标和 职业规划,我不断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包括跳槽这件事。一件工作做的久了就会觉得没 有挑战性。何况我所经历的大公司如IBM,LG,微软…普遍的工作岗位流程性很强,人人就像是PROCESS MACHINE,混日子可以,尤其对于女生。结婚怀孕生孩子,女人有个稳定的可以上班的地方,这似乎是很多深圳职场女性的日常生活。02年我按揭买了一个小房子,后来05年卖掉换了大的并且和前BF计 划结婚,只可惜好景不长,闪婚又闪离了。。。跑题,不在这里讲了。总之,我一直处于 比较折腾的状态,不是工作折腾就是感情折腾
         说实话,女人在职场往往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尤其是在那些本身由男性主导的行业。偏 偏我这行是属于Manufacturing的。干到一定的工作经验,混到所谓的manager level,真的 不是太有什么空间了。且不说你开荒种地播种后来桃子被总部突然派来的鬼子摘了去,就 是不小心站错队伍跟错人被re- organization到一个偏僻角落凉快去,还要被培训change management skill.Always你扮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support other people to success, 而这里的other people不是鬼子就是假洋鬼子。尤其以外企公司驻华办事处为盛。当你举 目望去发现自己头上的都是鬼子们的天下的时候,也就是你要重新思考定位的时候了。
         其实这些事情都不是我最终想放弃的原因,因为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也许有人会说,摆 正心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但是工作并不仅仅是月月领份薪水,人需要在这个社 会上找到社会价值,需要在工作中获取尊重和成就感。成就感不简单地是爬上了某个位置 ,完成了某个项目,而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每个沟通中,每个会议中,时刻解决问题,完 善过程的心灵满足感。
         中午吃饭去了,和以前公司的同事小聚。中午大家吃饭多多少少会聊到些公司的事情。大家觉得我 挺潇洒,做的不开心就跳了,主要是因为房子供完了也没有小孩自然没有太大压力。席间 聊到曾经被公司在经济危机期间LAY OFF的一个男同事,家里有两个小孩,老婆工资不高, 又有房贷,半夜两口子哭着给美国老板打电话…大家谈起别人的时候,唏嘘感叹中透着无 奈,起码自己多多少少还有份工作养家。

        其实我早有创业的打算,但是一直没有落实,反省自己真的是习惯了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对于大多数打工者来说,无论真实情况如何,起码在外企还是一份看上去很美的差事,弹性工作制,明亮的写字楼,白领(呵呵,这个词现在多数是贬义),没事冲杯咖啡,天天对着电脑敲几下,每天说着听上去很美的英文……但是,真实的情况我可以告诉你,你知道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就是在8小时以外任何突发事件你还是要处理,半夜三点起床开电话会,每周几天例行的和美国的早上7点的会议,如果美国夏令时间了你要更早,曾经在IBM的时候每周四我都要和同事呆到很晚为了和EMEA确认根据最新MRP RUN出来的COMMITMENT…不要以为开会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你要随时准备回答总部或者供应商抛来的QUESTION,有些提问是不友好的,挑剔的,但是你要回答,用职业化的方式。不可以主观不可以含糊,因为我们这行是用数据说话的。很多时候在会议之前你要准备很多的数据分析和报表,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对事,只要你认真并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presentation skill这些都不难。最复杂的是对人,我后面会提到外企中人的问题。经常是我早上到了公司就开始开会,一连3个会议完了以后就到中午了,然后赶着做数据和PPT,冲咖啡?经常是到了下午4点才发现自己还没有喝一口水。每天打开电脑看到未读邮件100多的时候,都会有种崩溃的感觉。
        说实话,我还是喜欢我的工作的。因为我的工作很多是和工厂打交道,我又是工科出身, 很多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我最反感两件事情,

一,工作没有自由自信度,所有的事情都要REPORT,

二,遇到很没SENSE的老板,经常有各种奇思妙想给你,但是全部是想象。刚开始你不与他争辩,让事实说话,但是要知道,经常工作中的事情,因为执行者是你,所以出了问题也在你。如果做对了,没人会说什么,做错了,你也不能小孩子气地说“是我老板让我做的”。老板当然知道是他让你做的,但是这个时候他是不会出现的,反而有可能在别人QUESTION的时候,他跳起来跟你说:下次要注意,一定要…才能…;虽然这个是你早就提到的CONCERN,但是只有天知,地知,你知,他知。这个时候他不承认,天地都是沉默的。
         有人提到外企里面的语言问题,现在很多大陆人的英文说的不比新家坡马来人差,我不是英文专业的,但是我英文不差,大一过4级,大二过6级,大四时候凑热闹考过TOFEL,GRE, 成绩630, 2100。现在美国人跟中国人打交道多了,也知道大陆人不比新马人能力差。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外企的中高层都被新加坡,马来人和香港人霸着呢?这里面我觉得还是有政治的原因。不排除有些外企有东南亚帮和台湾帮,但是单就美国企业来讲,很多美国人还是不放心大陆人的,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那里始终是红色共产主义国度。特别是一些有核心技术的外企,是不愿让中国大陆员工多接触到他们认为的“保密”文件的。尤其是采购,一些高价值比较敏感的物料sourcing绝对不会放到LOCAL来。TRUST这个单词,不仅仅是5个字母,它包含了太多的文化的,历史的,种族的东西。并不是歧视,就是不信任.对于印度人,香港人,新马人,美国人向来是认为和他们是一个战线上的,而且这些人确实也被彻底西化了。
         我觉得美国人的冷战策略是成功的。单看现在多少人在喝可口可乐就知道。不过这里不谈 政治,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季节,我看到公司裁员的策略,有一个裁员的计划,多少人,每 个部门多少人,计划多久执行完。这些其实在财务报表上都是一个预算的数据,但是每个 数据后面都会有连串的蝴蝶效应。但是我看到的实际很多是大陆员工被“优先”裁掉,当然美国也有被裁的同事,但是你知道那个人是中国人,然后依次是,马来人,印度人,黑人,白人…这是我看到的真实。也许在公司面试的时候,他会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忠实,比如上面也有人说“一年换一家公司也有公司要之类的”。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外企打工,就是打工,什么发展平台,职业前景,那些完全就是未知的X。裁员的时候,很多呆了很久的员工是首先被考虑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工资高。如果同样的工作公司可以找到更廉价的劳动力,既完成了COST DOWN计划,又完成裁员计划,作为部门的老板,他一定会这样决定。部门的老板也是打工的,公司不是他的,他在这个位置上也是要有PERFORMENCE 的,这样他才可以升职加薪。不要以为你做的贡献很多就不会被裁掉,记住一点,在外企,大家都是在打工,如果HR看了你的简历说我不考虑聘用你是我觉得你跳槽太频繁不够STABLE,那是他的官方语言,只是你不够QUALIFY或者OVER-QUALIFY。
         有的部门招人,就是要找一个干活的人,人家没有想把你培养成LEADER的计划,你成了LEADER,老板喝西北风么,除非他也升职了,还愿意提拔你,这个概率比较小。 所以,有的时候你太强了,也不是优势,因为人家这份工作不需要这么强的背景。当然,应聘做SALES除外,销售是看业绩说话的。所以当你面试不成功的时候,不一定是你不成功,而是你OVER-QUALIFY,光芒太过于刺眼,谁敢把你招来做老大啊。当然我不排除有些很有实力的老板确实是用伯乐的眼光来招人,但是,在深圳的很多制造行业里,记住一点,外企是不会特意培养大陆员工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你辛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突然总部会调来一个人做你的老大,然后把你扔到另外的地方去开荒,并不是老天没有眼,看不到你的贡献,你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but they choose to be blind.举个不太贴切的例子,你和你村子里的几个同乡去非洲的某个地方卖萝卜,因为非洲人爱吃中国产的萝卜,但是你们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非洲那个部落人力成本便宜而且能长出同样的萝卜,于是你们让当地人种萝卜贴上中国萝卜的标签,虽然你们没干活,但是村长问起来的时候,你们不会去说这是我非洲弟兄的功劳吧,你会把你如何“教导”非洲弟兄种萝卜,如何管理,如何统筹,如何MONITOR他们详细地做成PPT,回到村里去PRESENT,然后村长很开心地发奖金给你,并且颁发MAKE IT HAPPEN的大奖挂在你家大门口。一样的道理,在外企的大陆员工就是天天日晒雨林种萝卜的部落,去给村长做PRESENTATION?轮不到你,乖乖种萝卜好了,如果你还想学点种萝卜之外得东西,可能会引起某些管理层的恐慌,万一你啥都学会了,人家就失业了。
         有的时候我在想打工这件事情,每天开车经过科技园,看见很多年轻人在穿梭。 这个科技园,多少年轻人梦想开始和破灭的地方,青春和血泪,一点也不夸张。我经常会去关外和东莞的工厂,相比工厂的很多人来讲,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好很多了,他们中的一些PM,也是本科生,不乏硕士生,但是却不得不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中选择一份工作。当然能从工厂做起来,基础打起来,也很不错。那些台湾人开的工厂,也是打着外企的名号,我作为客户,去看产线上的问题,我看到年纪很小的女孩子熟练的手指在PCB板上安插各种元器件,说实话,我心里很不舒服。有一次我和几个总部美国人去做年度的AUDIT,其中有个很黑很胖的美国女人看到一个测试站是测试一些游戏画面的控制功能,她和她旁边的一个美国人说,这个工作好啊,每天玩游戏还可以挣钱。我说这些OPERATOR每天要站6-8个小时,而且时薪只有2.5-3美金,其实我知道这个时薪是工厂给我们的人力成本报价,其实工人真正拿到的比这个还要少很多。那个黑女人继续说,那我可以叫我父母做,他们反正退休了也没事。你看,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就是“应该”拿很低的工资做很艰苦的工作的。我在想我们很多人都是经过艰苦的高考,接受了高等教育,最后到工厂做这样的工作,难道不是人力成本的巨大浪费么?我知道很多台湾工厂,台湾人毕业后来大陆工厂就可以直接做课长的职位,这是很多大陆人要奋斗好多年才能爬到的位置。能力差么?NO.很多东西是你要在那个位置上才有机会接触到,才有机会磨练到的,比如LEADERSHIP SKILL,比如管理组织能力。有的人可能会说,leader ship不一定要当leader才可以培养,你可以在任何时间把自己当作是the leader of this project,我会告诉你,继续发扬你的阿Q精神吧,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当自己是,不过没有人理你罢了。
         从小我们都是在一个群体里面做着这个群体认为对的事情,老师就是老板,大家都交作业了你不交你就不对,你就要反省,高中时候选科我想选文科,但是我们那个重点高中是以理科为强项的,如果选的文科班的孩子就被认为是比较后进的学生。后来大家考大学,我们跟着考,后来这些80后的孩子们比我那时候还好点,专业都不晓得选什么好,起码现在的孩子知道和以后就业挂钩了。总而言之,就是大家都随着一个大部门走就没错了。后来大学毕业,大家通通找工作了,你也赶紧跟着找啊,不然就“落后”了,别人说外企好啊,进外企…什么时候你静下来想过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我要对自己做什么?要对周围人做什么?但是你看到了么?很多所谓“成功”的人,(之所以加引号是我暂时使用当前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就是功成名就,但是我保留意见)他们不会跟着一个群体在做事,他们一定会是特立独行的,有些许冒险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是风险喜好者。但是打工这件事情,至少是安全的,相对无风险的。然而,即使没有经济危机,谁会保证自己会在外企呆到50岁以上?就这点而言,国企下岗职工还更好些,起码还有个单位“挂靠”, 请问现在哪家外企不说 LAY OFF你就拜拜的,所有保险马上停掉,IBM和GE对本国员工有一个退休制度,工作到多少年以上就可以在退休的时候有退休金拿,但是看看GE现在的境况,无须多言。
         谢谢大家捧场,我写的东西都是我在以往工作中的一些思索和感悟,现在有很多的职业顾问他们会跟正在迷茫中的年轻人说,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最后会为你量身定做一些培训。比如,在职场中,你要表现的职业化,那么我问你,什么是职业化?我曾经上过一个知名培训公司的所谓“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课程,那个导师很明确地讲“职业化,就是开心地做你应该做的事。”这里面强调了三点:

1,态度,

2,责任,

3,职业角色。

         关键在于,培训你也上了,道理你全都明白,每天你继续的还是哪些回不完的邮件,开不完的会。请问,你认真地思考过么?我的习惯是,在每天开始之前,我会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间思考,自我对话。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每天都可以那么坚强,那么乐观,那么果断。我不是性格坚强的人,至少现在不是,所以我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嗨,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坚强。当你在被一堆事情包围,还要去“培训”自己的上司的时候,去解释一些你觉得很浪费时间,没有价值的问题的时候,当你不断在 struggle,frustated,depressed的状态反复循环的时候,你难免会怀疑你工作的价值,存在的价值。周总理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我很羡慕那个时代的人,他们有不会动摇的信念,一条路,走到底。单纯的理想,纯粹的坚持。我们这个年代的中国孩子很迷茫,因为从小学习的东西到了现实中都要一点点被推翻。越是小时候的好孩子,长大后越迷茫。现在很多应届生就业难,一点不奇怪,因为在学校里面根本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何为有用,如果你的目标是打工,那你就要准备打工的技能。大学本科怎么可以闭门学习管理呢,很奇怪的学科定位,这样的专业是一定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入外企打工,那就好好学习外语。很多好孩子最后都变成了很成功的打工皇帝,很多后进生都去创业了。很多人都希望有个榜样,然后循着榜样的路走,中国孩子都这样。但是我想说的是,不会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别人的路你照着走不一定对。你会问很多人建议,但是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你自己。如果真的让我给“建议”,就给出对外企很憧憬的应届生以下几点参考:
1,不要太局限在专业上,很多东西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持续学习的能力要比拿到一个证书要重要的多。
2,能考公务员的就考,能去国企事业单位的就去。家里有背景有关系的就利用,没什么丢人的。有关系有网络也是你的资源,无可非议。公务员现在很多岗位也很有持续竞争和学习性,在中国,还是跟党走比较保险。国企事业单位也不一定就是人际关系复杂,如果你以为外企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大错特错,看到美国总统选举了么,外企里的政治只会更加赤裸裸。中国人搞政治起码还比较婉约,样子还讲礼貌,但是老外搞起政治来,你会真正了解“翻脸不认人”的境界。曾经我有一个美国老板在惨烈的政治斗争中被RE-ORGANIZE了,公司为了找个罪名给她,会翻出来N年前的某个邮件的某句话出来。有时候你会发现某个同事突然不见了,不要多问,因为肯定不是好事。你以为外企光明正大,我知道我身边真实的事例就是公司一个女同事为了升职和她老板的老板(马来西亚人)搞暧昧关系,但是真的成功了…这些我以前以为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情节都发生在周围,不是谣言,不是八卦。你还以为外企很单纯,有能力就可以么?
        不过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城市,“能力”这个词往往被赋予新的含义。
3,对职场的女生们,我想说的是,不要刻意把自己做成女强人。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做适合女人做的工作,比如设计,比如教师,比如编辑…在很多男性角色主导的行业里,看到能干的女人往往是男性化的,似乎温柔漂亮的女人就不可以能干。女人一辈子要扮演很多角色,女儿,妻子,妈妈,你自己。如果一定要在职场中把自己扮演成男性,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没必要。你没有必要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我就是没有那么aggressive,我也没有那么强硬地要求别人一定要接受我自己的意见。曾经有个韩国供应商对我说,在他对的所有客户里面,我是最“温柔”的那一个,哪怕是他工厂责任造成问题的时候,我还是用平时的语调讲话,不会太激动,不会大声的责骂,但是他总是会尽快安排我的订单。因为他觉得,我已经那么理解他的处境了,他再不多多支持的话,自己都觉得愧疚,呵呵。所以,女人经常有女人的方式,不要把自己扮成男人。
4,尽量避免到有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做上司的外企,不是偏见,是很多事实的经验,不信你可以自己去尝试下,不过不要怪我没提醒过你。【哈哈哈~不僅要舉手就連腳都要舉的同意啊!HKer和Singaporer不知哪輩子修來的優越感和小肚雞腸—這個,極有可能跟人的生活環境特別是生活空間有關係吧,真心木法相處的,他們是用那種譏誚的心態和語言從上而下滴與你相處,無論你的位置是高過他or低於他。。。這tmd艹蛋!】
5,不要去有第三方人事代理的外企,比如某人事会告诉你,你的合同是和甲公司签,但是你实际是为某500强外企工作,不明不白的身份一定不要接受。 contractor转成正式员工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就是小三的感觉,小三也有成功转正的,但是很少,大多时候你都是干活最多的那个但是人家并不对你负责。
可能有人会说:你啰嗦了这么多,还是没有回答为什么最终会选择放弃。对的,我说的这 些都是我一直在矛盾思考的问题,前面可能说的有些夸张了,其实我是从 I*M出来之后,才几乎每一年或者2年换一个地方的,每次我在跳槽前,心情都会很矛盾,一方面,我知道我在这里建立起来的一切都已经不再属于我,而另一方面,我知道即使我继续在这里下去,也没有机会或者是希望很渺茫。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你一定要升职,老老实实做你的事不好么?你知道,我这里说的“外企”是在中国本土的“外企”,在美国,你可以做一辈子ENGINEER,一样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级别,不用做到管理层,不需要去管人,但是在中国不是,不做到管理层薪水上不去,没空间的。在美国,一个资深的ENGINEER的工资比很多中高层的MANAGER还要高。于是,猎头告诉你,那边是一个新的部门在中国的组建,很多机会,很多挑战,于是,你满心期待地去尝试了,很努力很尽心,但是最后的结果,确实是一个部门成立了,但是老板安置了其他人过来做你的上司,还告诉你说要支持她成功。因为这个层次的领导都是鬼子或者假洋鬼子,上司不懂很正常,你要负责培训上司,管理上司。你的KPI很好,上司也很好,皆大欢喜。但是有一点,上司是老外,她/他终究是要离开中国的。于是从总部又来了一个新上司,于是重新培训重新开始。但很不幸的是,这回没有皆大欢喜,这次他在某次斗争中壮烈牺牲了,作为他的余党,你不得不被那个胜利方以非嫡系的待遇对待,他会把他的亲信调来做你的leader,其实,你是被降了级。要忍么?要走么?猎头的电话又来了…跳槽的过程和适应新工作的过程,和失恋和恋爱的过程很类似,反反复复几次以后,你对婚姻失去信心打算单身一辈子,不是男人的问题,而是你不适合结婚。不过还好,我只谈过两次恋爱而且嫁给我了我爱的男人,所以这只是个比喻,呵呵
外企是个看上去很美的地方,有着很炫的光环。你可能会暂时薪水相对高,但是那不能证明什么。当有天你成为“负担”的时候,会被毫不留情地裁掉。外企不是中国人的企业,你可以去学习去经历,但是你永远不会在外企中找到归宿感。是时候停下来想想你要的到底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想找寻什么,或者你只是想打份工,挣份工资而已这么简单,我最终选择放弃,因为在这样的生活中,我看不到我的理想,找不到我的安全感。创业,也许会有风险,但是我还是会去尝试。我会另外开帖跟大家叙述我的创业过程,但是因为一切刚刚开始还不能形成文字,敬请期待。

其实我想强调的重点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从上学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高中选科的时候没想过,大学没想过,找工作的时候也没仔细想过。大多数时间就是别人干嘛我干嘛,当然,人年轻的时候没经验,一片空白,中国式教育从小也不鼓励创新,一路复制榜样走过的路也很正常了。现在有大学生毕业卖豆腐的,养猪的,摆摊的,说实在的,很多人创业都是被逼出来的。这两个字说的好听,其实就是没有单位要你,你不得不自己出来闯。为什么那么多低学历的人最后都成了老板(广东,浙江尤甚),先撇开不谈其合理性,起码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如果外企好,有我的空间,我当然也会继续发展。大家会说,不会啊,唐俊不是一样在微软做到大中华区总裁了?但是你仔细看过唐同学的简历么?他在加入微软前就在自己创业了,他读完了博士自办了美国双鹰公司,然后人家在微软研发部门做了3年,“工作特别出色”,被提拔到技术中心总经理。人家打工打了10年,又出来自己创业了。所以唐同学很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他的目标很明确,我甚至认为他在微软的经历只是他老骥伏枥的过程。这个经历对他日后在中国的发展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果他在美国经营10年皮包公司,也会有钱赚,但是再想进入中国发展,很难。所以他“利用”微软的平台和资源为自己搭建了一个成熟的网络和人脉。不愧是学过应用物理的。“力”借的很好。有人又会说,你要什么空间,难道人人都要做到CEO不成。是,没错,但是通向CEO要有梯子的,人家连梯子都不给你踩,你怎么爬?我不排除某些牛人强人用飞或者是搭人梯的方法踩着别人的“尸体”(不好意思太血腥了)上去的可能,但是我经过自我分析,这种能力我天生不具备。
人生像一场赌局,思考了,选择了,做了,没有遗憾和后悔。我相信唐俊当年放弃自己一手经营的小公司加入微软也是做了一番分析和选择的。他赢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赢。有的人打工打到打工皇帝,最终攒够养老金光荣退休,我相信他心里还是有遗憾的。昨晚凤凰卫视鲁豫在采访两个大学毕业卖豆腐的年轻人,两个从一无所有開始到创立自己的豆腐品牌,他们当时在一个租来的房子反复摸索彩色豆腐的时候,他们的同学都有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他们在为几百块钱的机器算计的时候,他们的同学们都在指望老板能给自己多加点工资…谁说卖豆腐摆摊就丢人了?有时候我看到收废纸的大妈,我觉得她真的是在做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的生意,每天只要掌握第一手资讯,了解哪栋写字楼哪一层会有大量废纸被清理出来,哪个会议室开大会就有大量的矿泉水瓶子,她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低成本收购大量资源然后转手…赚到每分钱都是自己的,总比我天天在这替老板算计着哪个流程优化能节省多少成本,哪些成本可以摊给供应商,自己的工资却还是每个月的固定数字,还要分分钟小心被公司也作为成本要cost down掉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安全感罢。
上个星期接到了3家猎头的电话和两家外企人力资源的电话,了解我现在的情况并推荐相关职位给我。我有个多年以前在IBM的同事,二月份不幸被lay off到现在还在找一些机会。男生,刚结婚,压力比较大。不过他起点比较高,所以也不会随便找一份工作来Just make a living.我们有时候聊起来,其实现在很多猎头公司都是打着招人的幌子来搜集市场讯息和做市场调查。我就曾经接过一个广州猎头电话,聊了几次,每次都在30分钟以上 ,我感觉我就是在给她做培训。她自己后来也说,跟我聊天,收益很大,她以前是招sales的,现在改找供应链方向的人才,很多该行业的基本流程和术语都没搞懂,怎么看得懂别人的简历。甚至有的人还是把物流和供应链混为一谈。所以,在咨询很发达的今天,我们能得到更快,更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也很杂乱,自己不过滤部分解往往也会被误导。
我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更多关于深圳外企的了解,这个范围是在IT制造业,对于从事软件开发和工程的方向,我不了解没有发言权。而且,不要断章取义地概括为“打工是件没有前景“的事情。医生,教师,事业单位,都是打工的工作,我觉得是很不错的”打工“工作呢。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获得的自我实现感和价值感。某些人觉得在外企时间久就可以”升“上去的,从现实的太多例子中可以看到,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经济危机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很多老员工被裁掉,因为他们工资高,或者因为高层觉得他们”老油条,不便于管理“。至于我未来的方向问题,说实话我不是100%把握,也不会定很远的目标,我的目标和计划一般只设定在3年内,是我自己 commit给自己一定要完成的。比如我08年初的计划是在1年内完成剩下的CPIM module的考试,但是因为去年6月的旅行计划和9月出差美国的计划中断了,所以今年还是要把它结束掉,如果自己给自己评分,这个kpi考核是fail 掉的,因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呵呵。虽然有人会问,你又不打算在外企工作了,还考这样的证书做甚。浪费钱么…但是我这人的习惯就是自己答应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而且,书都买了,几千块,如果不考完这块也要计入沉没成本,所以,还是搞定它吧。

         至于民企,我是考虑过的,华为和中兴的人资都有联系过我,华为的面试我没有去,因为那个职位其实是属于一个华为分出去的做半导体的公司,而且据我在华为的同学的透露,这块业务在亏损,而且他们的供应链部门是个比较边缘化的职能部门,基本上大家的理解还停留在天天帮忙追料的部门。系统和流程都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中兴的职位是外驻非洲的一个办事处,这个我不会考虑,为了多拿几千块两地分居,性价比不高,巨蟹座 ,骨子里家庭第一,呵呵。不过如果真的有合适的机会,我还是会考虑。因为我觉得民企是起码可以为了自己的国家做些事情的。【呵呵,這就是從未在民企或國企工作過而又被強力洗過腦的必然想法咯~】我老公在深圳的一个知名民企从基层做到中层业务骨干的位置,他在民企的上升我亲眼目睹,老板重视提拔勤奋有能力的人,而且没有人种之分,还是相对公平。但是非常辛苦,用挣血汗钱形容一点不夸张,尽管他们部门的人几乎都是名校毕业并且大多数是硕士以上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的,但是业绩不好,随时走人,加班是家常便饭。我的主要想法还是创业,从小的加工贸易行业入手,毕竟在深圳这方面还是比较方便,而且自己对物流和OEM工厂还是小小有了解,找些小产品入手,做贴牌出口。利用老公那边的渠道优势和我们俩的语言优势,用中国的产品挣老外的钱去,呵呵。我知道启动会比较难,所以我给自己半年实习期,做市场调查,搜集资料,参加展会并且去某些目的国家实际了解情况,主要是当地关务和政策法律和相关的贸易壁垒等等。如果前期工作准备充分,预计在第4季度开始着手注册公司。这些都是后话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另外开帖跟大家分享的,也希望有创业经验的前辈能给些建议,加盟方面的不考虑,谢谢大家。

         这几天在家里,用现在流行的一个字,“宅”。早晨睁开眼睛的一刻,这一天得时间全部属于自己。这种感觉很好很充实。第一次在周一的早晨爬南山,人好少,空气好新鲜。9:30回到家,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己的计划。一直养成的习惯就是开电脑的时候把每天要做的几件事情在脑子里罗列一下,晚上结束的时候在笔记本上简单地记下进程,完成的就打勾勾,没完成或者变化了就备注。现在不上班了,也是如此。管理自己是比较难的,很多人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看得很清楚,对别人说,你应该这样那样,哪里做得不对,却对自己很“仁慈”,自律和自我管理,是一直需要修炼的课程。我看有些刚毕业或者还在读的同学会因为我的文章对外企有了些新的认识,但是如果我的文字让大家对打工人生感到泄气和灰暗的话,对不起,这确实不是我的初衷。因为我在我所经历的外企中看到了体制的天花板,但是不意味着没有特例。有很多人也在外企中过着悠然的日子,特别是女孩子,做些人事和行政的工作,如果觉得很适合自己的性格,也很好啊。我不建议刚刚毕业的同学就加入创业的行列,记住一点,创业不是你没有出路的“出路”,在没有资金,没有资源,甚至连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还没搞清楚的时候,把自己过早地暴露在生意场上是很不明智的事情。现在已经不是二百五的年代了,破釜沉舟,“豁出去”拼一场的结果大多会死的很难看而且更严重的是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尤其是你还在谋生的阶段,创业初期的平淡期甚至呆滞期都会随时挫败你的意志。所以利用打工的平台来积累经验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要选择一个能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环境。不要单纯认为学习就是别人灌给你,公司安排培训给你。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很重要,因为是公司的平台,即便是你做错了决定也会有上司指出来给你(理想状态下),或者错误决定带来的损失被公司“吸收”了,比如采购下错单子,忘记下单,报表做错之类的,如果是你自己的生意,估计你谈失败一次合同就是致命打击。所以,公司这个杠杆可以使你有机会锻炼自己。我跳槽比较频繁,这点不好,但是很多次主要原因是我发现这份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模式,对我已经失去挑战的意义,没错,我可以继续安然地稳定地混日子,但是意志也会被消磨掉,当你在一个高层电话会议中被指示”只听,不要提问题,只Follow美国人最终的决定就可以了”,当你发现你的新加坡上司不再给你任何执导性建议而只是成为你要报告的一个对象,扮演她在组织架构中的角色,而在出了问题的时候又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你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发现你要学习的更多就是那些在职场中的“生存技巧”,比如,如何打太极,什么时候你知道但是你不说,什么时候你不知道也要抢着说,什么时候要干活,什么时候要不干活,却要让别人觉得都是你干的…communication skill, work smart,这些东西涵盖了太多意义了,远远超过了你原来对它们的理解。你可以在职场中慢慢把这些都摸索透了,但是挺难的,真的。好吧,假设你天资聪颖把这些都参悟透了,还有一个最后的门槛,你的血统。即便是在美国人当中,也分白人,黄种人,黑人,印度人,更别提大陆人了。你会说,不会啊,外企的企业文化都是宣传多样性啊,没有歧视啊,公平啊…我在10年前也这样认为。我只希望中国能更加强大,这种同工不同酬的局面才会改善。我曾经和某个新家坡同事去和一个台湾供应商开会,一屋子的台湾人听新家坡人训话,其实是生产中出了问题延误了交货。新加坡人用英语讲了一句话,我记忆特别深刻,翻译过来就是出这样的 问题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那不是你们工厂质量管理流程的问题,而是你们DNA的问题… 当时我以为我耳朵听错了,一屋子台湾人在沉默,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想,但是我当时是惊讶,愤怒,感到耻辱,我强压自己的情绪,直到会议结束。有的人说我敏感,是的,我承认,但是我还没有麻木到听到这样的话还可以自若。现在我比较后悔当初没有站起来反驳 ,因为我受到的职业培训太多,其中有一条就是在供应商面前要保持团队意见的“统一”。所以,如果我只能在职场中继续学习这些技能的话,我宁愿不要学习。
下面罗列几条所谓“创业”的弊端,我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我已经认真地考虑到了这些事情并会面对:
1,每天要殚精竭虑,无时无刻不在惦记自己那摊事和那点钱;
2,至少要好做半年到一年“入不敷出”的准备,甚至推倒重建
3,自己要充当采购,业务,司机,搬运工,仓库管理员,质检员,售后服务,客户服务…
4,所有的决定都要你自己做,所有的错误决定都要自己买单;
5,随时准备当孙子,因为你背后不再有一个什么500强的光环让你去”狐假虎威”了
6,   随时准备接受父母对你不务正业的拷问和旁人的不理解,很长一段时间,你都会是孤独无助的。
7,还有很多我没有估计到的困难…

8,其實,最難在用人,除非你是 SOHO,否則早晚要建團隊而團隊才決定你公司的成敗和你用力的程度。(這是偶的親身經歷和肺腑之言。。。別看原文作者出身500強,沒有做過HR就不知道人的重要和破壞性,沒有經營過自己的團隊就不知道單打獨鬥是死路一條~)

        总之,一旦你决定了就要做好一直“在路上”的准备,老板是自己,合同是一辈子,那些创下大把基业就可以躺下睡觉的事件几率是0.0001%,只有在类似《创世纪》的电视剧 中才会出现。

分类:Uncategorized

明年底前经济下行趋势不会改变-zt

2012/06/19 留下评论

5月工业增速从4月的9.3%回升至9.6%,因此有些观点认为经济将“二季度触底,三季度反弹”。三季度真的是中国经济本轮下行趋势的“大底”吗?恐怕未必。笔者认为,明年底前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不会改变。

内部因素决定经济下行趋势

笔者在2005年7月说过,中国经济下行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原因是国内的生产过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种“内外需紧缩双碰头”的出现,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不断下行趋势,甚至爆发危机,而走出低谷的主要措施只有城市化。这个判断现在看是没有错的。因为经济下行趋势实际是始于2007年下半年,当时虽然爆发了美国次债危机,但这场大危机对世界乃至中国经济影响直到2008年下半年才体现出来,中国上一轮经济增长峰值出现在2007年二季度,当季的GDP增长率是14.9%,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超过12%的季度增长率。2008年四季度由于外部危机的影响,还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低于7%的增长率。2009年由于出台了“四万亿投资”和“十万亿贷款”的刺激措施,中国经济在当年和次年获得了暂时增长动力,2009、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又回到9%以上。但是,由于去年以来没有新的刺激措施出台,而旧的措施对增长的刺激能力已经消失,所以经济增长又掉头向下,到今年一季度折年率已低于7.5%。

由此可见,如果从2007年开始算,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已经是连续5年下行。2009-2010年的增长率回升,并不是内生性动力推动的,而是政府大力度宏观刺激政策推动,所以一旦来自政府的推动力放松,由内部因素决定的增长下行趋势就又会复归。

什么是决定中国经济增长大趋势的内部因素?那就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导致国内储蓄和投资过度而消费严重不足,形成了典型的生产过剩。这种过剩在新全球化急剧推进时代,巨大的外需可以全部吸纳过剩产能,但是次债危机爆发导致外需显著萎缩,过剩就成为压抑增长的主要因素。【另一個角度看:國際資本真是認真研究了兲朝的增長模式後,對症下藥—首先發難切斷歐元區這個兲朝的大金主的錢包;然後,倒逼tg匯率浮動;這是一套組合拳,不會一拳打死兲朝,畢竟現在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況且,真要是兲朝大亂,13億的人口就是一個大禍害~!要一步一步來,逼兲朝改變方式,至於百姓嘛,能不遭罪最好,實在不行,人家才管不着呢,只要被禍害到人家就行~】

从5月份的工业生产数据看,几种重要工业品的日均产量与去年高峰相比,或者是显著下降,或者几乎停止了增长。比如,与去年6-11月出现的产量高峰相比,汽车产量下降3%,其中轿车是负增长10%;乙烯负增长7%;原油是负增长2.4%;十种有色金属负增长6%;发电量负增长8%;只有水泥和钢材是正增长,前者0.3%,后者0.4%。这些数据都说明,经济增长的停滞与倒退已经十分严重了,而且目前并不是底,而是会继续衰退。

刺激政策有效程度下降

那么近期出台的政府刺激政策是否还会像上次那样有效?我看不会,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目前的过剩矛盾更加严重,制约着出台更多的投资刺激措施。在2009年出台“四万亿投资”刺激政策时,中国的生产过剩矛盾实际已经很严重。投资虽然是需求,但不是最终需求,而是迟早要变成供给的需求,所以增加投资对总量平衡的最终影响不是增加了总需求,而是增加了总供给。这不是在说理论,而是严峻的现实。比如今年前5个月投资同比增长率为20.2%,但新增固定资产的增长率高达26.3%,说明2009年增加的投资到现在又进入一个产能释放高峰。这就是为什么钢铁行业在今年以来,会出现罕见的全行业大幅度亏损,也是湛江钢铁项目获批会引来那么多社会指责的原因。但是不批钢铁这样的大项目,又到哪去找数百乃至上千亿元的投资项目?那些环保和新兴产业的项目,成百上千个也不如上一个湛江钢铁项目所需要的投资多。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要实现“保8”,考虑到出口与消费需求的减少,今年的“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就必须从去年的63万亿元至少增加到76万亿元,但是按目前的情况只能有73万亿元。须知去年就是增加了13万亿元投资,还是在出口和消费都比今年形势好的情况才勉强“保9”,所以今年需要增加的投资需求是以数万亿元计的,少了根本不顶事,但是当前过剩又已经很严重,投资就是想加也加不上去,这就是目前经济运行的大矛盾。

第二,目前的国际环境不一样。2009年不仅有中国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全球政府和央行也在实施大规模救市计划。若不是随发达国家的经济回升使中国外需显著恢复,仅靠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不可能出现2009-2010年的回升势头。

然而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欧债危机使欧洲各国在衰退的泥沼中非但拔不出脚,反而越陷越深,并且即使欧债危机迫使欧洲各国最终走上了政治整合的道路,也必然是德国式的“平衡财政模式”。这就意味着欧洲今后会在宏观需求紧缩中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意味着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可能还会下降,至少是增长停滞。2007年以来,欧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出口目的地,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对欧出口急剧萎缩,是引起中国出口严重下滑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情况也不乐观,与欧洲不同的是,美国的问题都被藏到了桌子下面,使我们不能直观感觉到美国问题的严重性。美国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次债危机给美国金融机构造成的巨额金融烂账,到目前也没有真正消化,去年8月突然爆发的股灾就是一个例证,去年10月突然发生的美国历史上第五大金融倒闭案——“曼氏”金融公司倒台又是一个例证,今年发生的摩根大通衍生品巨亏是第三个例证,这说明美国不出问题则罢,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

据美国货币监理署的报告,到去年底包括摩根大通、高盛、花旗、富国、美银等在内的美国五大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品仍高达226万亿美元之巨。然而,摩根大通持有的70万亿美元衍生品却只对应着1360亿美元风险资本;高盛更甚,持有40万亿美元的衍生品却只有190亿美元的对应资本。两家金融机构衍生品的杠杆比率,前者高达516倍,后者高达2295倍!这两家金融机构在衍生品交易中只要亏掉0.04-0.2%就会亏光本金,这就是为什么坐拥1.8万亿美元总资产的摩根大通,却会被20亿美元的亏损而撼动。

所以,美国经济与金融至今仍坐在火药桶上,不知何时会爆炸。而在金融有毒资产这个火药桶被彻底搬开之前,美国经济随时会显露出新危机。次债危机爆发在7月,去年美国股灾也是爆发在7月下旬,所以今年7月又是一个观察点,看美国经济到底会出怎样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美国真正解决好巨额有毒金融资产出路之前,美国的需求不可能恢复正常。

次债危机已经爆发了5年,我看未来5年发达经济体走不出这场危机是大概率事件,这就决定中国经济要保持住一个较高的增长率,只能靠自己打开内需,而不能寄托于外需。

第三,有人认为经济减速后,只要政府肯放松银根多给企业贷款,并配合“结构减税”政策,即对中小企业减轻税负,就可以恢复增长动力。我看不见得。因为放松银根与减税都是作用于刺激供给方面,而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供给少了,而是需求严重不足,没有需求,什么都过剩,企业投什么亏什么,哪有企业愿意贷款。自今年初以来,政府就在逐步放松银根,但贷款增长却未见显著增加,就是因为主要用于投资的中长期贷款需求严重萎缩。

新千年以来,中长期贷款比重逐步上升到7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80%,今年以来却骤然猛跌到30%以下,是导致贷款增长有限的根本原因。从5月货币增长率看,虽然M2又回到了13%以上的水平,但是反映交易需求的M1增长率仍在4%以下,这说明在最终需求没有增长的背景下,放松银根的结果只能是使交易货币向定期存款转变,而不可能发挥出启动经济的效果。

生产过剩的结果是压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减税的确可以刺激企业增加生产,而问题在于,如果企业利润减幅过甚,国家财政又怎能补得了?新千年以来的十年,中国企业利润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2.9%,去年却只有2.8%,连前十年的零头都不到。今年前4个月该指标下降了1.6%,其中4月下降了2.2%。试想如果没有年均22.9%的利润增长率,又怎能引出过去十年年均23.8%的年均投资增长率?而财政又怎么可能给企业减出20%的利润空间?更何况财政是分配工具,不是生产工具,财政能减收的只能是企业自己创造的利润,若企业利润没有了,财政对企业也无利可让。今年5月份扣除临时因素后,税收只增长4%,其中企业所得税只增长0.3%,按这个趋势很快就会转入企业所得税负增长。

也有人说,在上次救市过程中地方政府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次还可以让地方政府打先锋。应当承认,地方政府的确有极大的投资冲动,因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还是传统体制的“软预算约束”。但是与上次相比,目前地方政府所处的情况也很不同,主要是负债能力的不同。上次地方政府在上项目中,通过运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用了很多银行贷款,尤其是发行地方债,负债总额也从3万亿元猛增到超过10万亿元。但是今、明、后三年是地方政府的还债高峰,从一些来自各地的报道看,今年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借新债、还旧债,能够扩张的投资空间因此受到限制。

所以综合看,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已经很难推出“新四万亿”了,即使推出了也不会有上次的效果。

虽然屡次提醒经济下行有些“逆耳”,但经济形势不好是客观趋势,人的认识与客观相符总是好事,不是坏事。我最近曾听任志强说,“目前陷入困境的房企,都是前两年错判形势进行盲目扩张造成的”,在钢铁、建材、家电、汽车等许多领域都能听到这种说法。所以,还是要为经济继续下行做好准备,才能更主动些。如果从全球看,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5%,美、日、欧的经济肯定已经是严重负增长。展望未来十年,除了中国经济有能力从低谷中走出来,并凭借城市化和体制改革,重新恢复9%以上的高增长,而其他各国,不管是发达国家、“金砖国家”,还是其他发展中经济体,都没有强劲的外需与内需能引领他们走出经济低谷。因此,还是要尽快转入根本性调整与改革的轨道,才能引领中国经济真正触底反弹。

分类:Uncategorized

ZT-逃避与归宿间的救赎

2012/06/13 留下评论

這是一篇寫在豆瓣兒的關於《東京奏鳴曲》的影評,恰切偶意,轉來至此,紀念本月看到的最佳影片吧~

生活是死路一條,怎麼活都是後悔~!

東京奏鳴曲

×××××××××××××××××××××××

        2008年的日本影坛风光全属于《入殓师》,这部由伊丹十三的“情报电影”与亦悲亦喜日剧模式所组合而成的温情情节剧。但我相信时间终将证明,《入殓师》的成功不过是迎合了日本国内经济泡沫破灭后等待救赎的集体症候。它是疗伤药,是麻醉剂,是属于日本疗愈系文化的登峰造极之作,它消解了现代人亟待解决的“逃避”与“归宿”的心理矛盾,构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语境下的世外桃源。过于精巧、过于完满,反而减弱了影片与观众间的内在张力。这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拯救的入口,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观众注定还是会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口。所以,这只能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距离“伟大”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在去年,真正能配得上“一部伟大的日本电影”这个称号的当属黑泽清的《东京奏鸣曲》。在5月斩获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之后,很多影评人反而不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这部电影的质量足够进入主竞赛单元,完全没必要“屈尊”去“一种关注”单元。(我个人也认为这是继《加州之梦》之后,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中发掘出的又一部影史佳作。)黑泽清这次“转型”着实让人意外,由恐怖片过渡到家庭伦理题材。让我担心,他是否要把家庭题材拍出恐怖意味。事实证明,我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没有温情的刻意营造,有的只是普通人的失意与迷茫,失败者的痛苦与追寻,长时间的矛盾聚集的突然爆发,最后一切又终将归于平静。犹如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暴风雨过后一个个徘徊着的孤独灵魂仍然要继续前进。 
黑泽清这部家庭伦理剧,无法让人联想到小津安二郎式的传统日本家庭电影,这类电影的矛盾设置是“私人的”,最终解决也多是由家庭内部机制进行调和。《东京奏鸣曲》则更具如《美国美人》般的西方家庭剧特色,家庭中的矛盾是“公共的”,最终则必须依靠外部力量的介入来解决。父亲的失业、母亲的身份迷茫、哥哥的理想缺失,最后矛盾冲突的大爆发则意外缘于一个强盗的介入。在小津的《东京物语》中,外人的角色无足轻重,他们只是顺路过来“嘘寒问暖”,矛盾最终化解则是家庭成员自己的付出与牺牲。在黑泽清那里,家庭的性质不再是构成社会的“单元”了,而是从属于社会被社会所控制、所毁灭的对象。这是社会与家庭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是现代化的必然。社会高高在上,俯视着一切,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傀儡木偶,家庭依靠社会生存,殊不知,你索取得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一个普通的日本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作为家庭支柱,因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电影中,父亲的失业无疑是对这种权威的毁灭性打击,而维护这种权威的努力就变得近乎于堂吉诃德同风车搏斗般无力、可笑。但事实证明,他做不了堂吉诃德,因为他信仰的“权威”是世俗的,而非理想主义的。世俗意味着被社会操控,被社会操控则是迷失自我的前奏。电影前半段以父亲为中心,就业中心里的高不成低不就、公园里游逛,领免费午餐、家中的拼命掩饰,影片在这几个有限的场景中转来转去。乏味、单调,正如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随着电影的推进,我们发现一家四口人,都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中。母亲被家庭限制,小儿子被学校。大儿子是一个首先“觉醒”的逃离者,不回家并不代表他不受限制,他是被限制在这个社会对理想主义的排斥上。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在周遭人看来幼稚、无聊。但作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堂吉诃德,他尽一切努力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参加美军的伊拉克反恐战争,当他拿着参军文件要求家长签名时说:“你们不签也无所谓,有专门代理签字的机构。”他已经决定要反抗“父权”这座大风车了。最后的醒悟也与堂吉诃德临终前的忏悔如出一辙。小儿子是第二个逃离者。音乐、钢琴成为了他摆脱空虚、重复生活的凭借。但来自父亲、老师的压力却是实现梦想的绊脚石。被“父权”压制的一代人率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而父亲、老师精心建造起来的“权威”在反抗之下不堪一击,最后只有使出“暴力”这个杀手锏。(父亲的打骂,老师的罚站)正如毛主席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种外强中干的权威倒地是迟早的事。黑泽清让权威倒掉的同时,又给了观众一个冷冰冰的现实:这种“权威”在其它地方仍然变换着脸孔来压制人。小儿子帮助离家出走的同学以失败告终,同学还是被捉回了家。小儿子最后的反抗在强大的“父权”面前更无异于挡车的螳螂,撼树的蚍蜉。他因偷窃被警察抓住,在看守所关了一晚。这里无疑受到了特吕弗《四百击》的影响,《四百击》中安托万偷父亲的打字机也被关进了看守所(影片还有一处有明显的《四百击》痕迹,下文再表)。结果还是一个悲剧,父亲、老师虽然失去了权威,但这个社会仍在拼命维护自己的权威,敢于逾越社会规则的人,注定将被边缘化。 
强盗正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角色。原先是一个锁匠,失业后做了强盗。母亲被强盗绑架后不愿离开的情节似乎是在说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根源正在于对现实的不满。而强盗正是她逃离虚伪生活的力量,是她的凭借,如小儿子的钢琴,大儿子的参军。而刚取得的驾照无疑是她身份迷失的绝佳注脚。“可以用它来代替身份证”当她回答大儿子“我们家又没车,拿驾照干吗?”的疑问时说。剧情发展正凸显出“驾照”这个物件细节所蕴含的引申义。驾驶强盗偷来的车来到海边(海边正是《四百击》最后经典长镜头的落脚点),他们来到了世界尽头,前方再也无路可走了。她知道逃避一切决不意味着重新开始。她只是害怕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那个被谎言所包围的生活(丈夫隐瞒失业、小儿子拿餐费当钢琴费、大儿子参军不和她商量,只当她是个签字工具、她做的面包圈没人吃)。父亲借以逃避现实的凭借正是那笔打扫厕所时捡到的意外之财。金钱是社会操控社会成员最有力的工具,父亲因失去金钱而丢掉“权威”,当他得到重获“权威”的机会时,当他面对道德上的抉择时意外撞见了妻子,自尊心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他开始不顾一切地逃跑。四个人都开始了逃离,逃离那个叫“家”的地方。疯狂的一夜过后,父亲将金钱投入到失物箱中,表明他已彻底放弃了那个脆弱、空乏的“权威”(与之相对的是父亲的同学,将“权威”带进了坟墓),母亲拒绝了强盗的性要求,表明她还是选择了家庭作为自己的归宿。小儿子离开看守所后选择了回家,三个人坐在一起面无表情地吃着饭,似乎一切都从没发生过。一首奏鸣曲的精髓部分不在于高潮处的激动人心,而是在高潮落幕,尾声开始的瞬间。在这个时刻,这首奏鸣曲所要传达的思考与感动会全部释放,就如这个吃饭的场景一样,不完整的家庭(大儿子在伊拉克参军),各怀心思的三个人,物是人已非。救赎的希望伴随着黎明前的晨光如约而至,这缕晨光驱除了谎言与冷漠,恐惧与彷徨。电影结束于小儿子的音乐学校钢琴考试,父亲继续做清洁员,母亲继续操持家务,大儿子认清了美国“自由战争”的实质,决定留在伊拉克。其实就这么简单,生活亦然、电影亦然。 
《东京奏鸣曲》与《入殓师》同样是逃离,同样是寻找归宿。但只有前者让我们在逃离与归宿之中看到了救赎,也许我们会不自觉地放弃痛苦与沉重,可是救赎本身就是既痛苦又沉重的呀! 

分类:社会+人文

轉~美国国务院员工和骆家辉大使的工资

2012/05/19 留下评论

美国国务院员工和骆家辉大使的工资

  (2012-05-17 10:16:51)

标签: 

杂谈

 发表于 2012-05-16 Jianan

 

骆家辉大使去年申报财产时填写的OGE 278表签字页

 

不少读者关注骆家辉大使以及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的工资,我们在此作一简单介绍。

 

美国国务院相当于中国的外交部,在美国属于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它的正式雇员分两大类,一部分属于公务员(Civil Service),另一部分是外事人员(Foreign Service)。公务员的级别与其他联邦政府部门是一样的,统一执行由联邦总务管理局(Federal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制定、国会批准的工资标准,也就是所谓GS级别。 

 

GS级别分为15级,每级又分为10等,最低的11等基本工资年薪只有17803美元,最高的1510等为129517美元,相差7倍多(详见附表1)。此外,国务院的各级行政首长按照联邦政府行政官的5级标准,最低的是5级,年薪145700美元,最高的1级为199700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行政部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规定,GS 15级以上的官员,总统提名、国会审议任命的官员,工资相当于行政151等的120%以上的官员,以及其他一些岗位的官员,需要公开申报家庭财产和收入。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程序获取这些官员的申报材料。而且上个月刚刚生效的STOCK法,规定这些人填报的财务申报表OGE 278表要直接上网,公民无须提出申请,可以随时查阅。 

 

联邦政府员工工资自从2010年开始冻结,现在还是2010年的水平。GS 151等的基本年薪为99628美元,加上地区补贴之后,国务院所在地的华盛顿地区为123758美元。根据这些材料,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人需要做公开的财务申报。

 

如果国务院的雇员到外地出差,除了交通之外,可以报销住宿费和餐费。以纽约市为例,餐费每天最高71美元,住宿根据季节不同每晚从204295美元不等。 

 

国务院雇员到中国出差,在北京地区每天餐费最高119美元,每晚住宿费最高258美元,加起来每天不得超过377美元(如果去海南岛的三亚,餐费每天91美元,住宿每晚177美元,加起来最多每天268美元。详细内容见附表2)。 

 

国务院拿GS级别工资的雇员,除了工资之外,享受的福利还有集体医保(自己要交一定的月费、门诊费和部分诊疗费),少量的退休金(1986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已经不能享受退休年金),以及交通补贴(华盛顿地区现在每个月不超过120美元)。 

 

国务院的外事人员有专门的工资类别,是由总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的。目前执行的是201013日欧巴马总统签署的13525号行政命令,其中普通外交官基本年薪分为9级,每级14等,最低的91等年薪27431美元,最高114129517美元,相差不到5倍。(见附表3 

 

外交官外派期间年薪以基本工资为基准上调8.82%,最高可达140940美元。外派期间,国务院要么提供由美国拥有或租赁的住房,要么给与住房费用。根据地区不同,还给外交官提供生活津贴和子女教育津贴。另外,还根据驻地的生活难度和风险程度发给补贴。

 

高级外交官根据联邦法规的规定,最低年薪为119554美元,最高为179700美元。

 

骆家辉大使自从从政以来,差不多年年都要按照地方政府或联邦政府的规定申报财产。按照他去年331日签字的OGE 278表,他在美国联邦政府行政部门的官员当中是第六富人,拥有资产23笔,总值在235812万美元之间,债务1笔在50100万美元之间。他的工资在当商务部长的时候,年薪为191300美元,现在作为驻华大使,年薪为179700美元,他们夫妇的孩子每人每年可以有3万美元左右的教育费补贴。

 

 

1等

2等

3等

4等

5等

6等

7等

8等

9等

10等

1级

17803

18398

18990

19579

20171

20519

21104

21694

21717

22269

2级

20017

20493

21155

21717

21961

22607

23253

23899

24545

25191

3级

21840

22568

23296

24024

24752

25480

26208

26936

27664

28392

4级

24518

25335

26152

26969

27786

28603

29420

30237

31054

31871

5级

27431

28345

29259

30173

31087

32001

32915

33829

34743

35657

6级

30577

31596

32615

33634

34653

35672

36691

37710

38729

39748

7级

33979

35112

36245

37378

38511

39644

40777

41910

43043

44176

8级

37631

38885

40139

41393

42647

43901

45155

46409

47663

48917

9级

41563

42948

44333

45718

47103

48488

49873

51258

52643

54028

10级

45771

47297

48823

50349

51875

53401

54927

56453

57979

59505

11级

50287

51963

53639

55315

56991

58667

60343

62019

63695

65371

12级

60274

62283

64292

66301

68310

70319

72328

74337

76346

78355

13级

71674

74063

76452

78841

81230

83619

86008

88397

90786

93175

14级

84697

87520

90343

93166

95989

98812

101635

104458

107281

110104

15级

99628

102949

106270

109591

112912

116233

119554

122875

126196

129517

附表1: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基本工资的GS级别表

 

 

地点

住宿每晚限额

餐费与零花

每天费用限额

生效日期

北京

258

119

377

03/01/2012

长春

115

92

207

05/01/2011

成都

147

85

232

11/01/2011

重庆

99

83

182

05/01/2006

大连

110

91

201

05/01/2011

福州

161

114

275

01/01/2011

广州

220

158

378

11/01/2011

桂林

160

80

240

02/01/2011

海口

181

118

299

01/01/2012

杭州

152

111

263

09/01/2011

哈尔滨

117

89

206

05/01/2011

济南

121

85

206

11/01/2011

昆明

127

85

212

11/01/2007

拉萨

131

52

183

11/01/2007

丽江

67

77

144

11/01/2007

南京

139

78

217

11/01/2011

南宁

131

119

250

11/01/2011

宁波

138

100

238

11/01/2011

青岛

157

88

245

05/01/2011

三亚

177

91

268

11/01/2011

上海

237

93

330

03/01/2012

汕头

141

86

227

04/01/2011

沈阳

97

81

178

05/01/2011

深圳

264

135

399

11/01/2011

苏州

152

110

262

11/01/2011

天津

141

102

243

05/01/2012

乌鲁木齐

146

79

225

11/01/2011

武汉

147

115

262

04/01/2012

厦门

159

112

271

01/01/2011

珠海

154

105

259

01/01/2012

其他

147

115

262

04/01/2012

附表2:美国国务院员工到中国出差的住宿和餐饮费报销标准

 

 

 

1等

2等

3等

4等

5等

6等

7等

8等

9等

10等

11等 12等 13等 14等

1级

99,628 102,617 105,695 108,866 112,132 115,496 118,961 122,530 126,206 129,517 129,517 129,517 129,517 129,517

2级

80,728 83,150 85,644 88,214 90,860 93,586 96,393 99,285 102,264 105,332 108,492 111,746 115,099 118,552

3级

65,413 67,375 69,397 71,479 73,623 75,832 78,107 80,450 82,863 85,349 87,910 90,547 93,263 96,061

4级

53,003 54,593 56,231 57,918 59,655 61,445 63,288 65,187 67,143 69,157 71,232 73,369 75,570 77,837

5级

42,948 44,236 45,564 46,930 48,338 49,789 51,282 52,821 54,405 56,037 57,719 59,450 61,234 63,071

6级

38,394 39,546 40,732 41,954 43,213 44,509 45,844 47,220 48,636 50,095 51,598 53,146 54,741 56,383

7级

34,324 35,354 36,414 37,507 38,632 39,791 40,985 42,214 43,481 44,785 46,129 47,512 48,938 50,406

8级

30,684 31,605 32,553 33,529 34,535 35,571 36,638 37,737 38,870 40,036 41,237 42,474 43,748 45,060

9级

27,431 28,254 29,102 29,975 30,874 31,800 32,754 33,737 34,749 35,791 36,865 37,971 39,110 40,283

附表3:美国国务院外事人员基本工资级别表

 

為了不被渣浪內個狗娘養的給刪掉,偶把這篇美使館上海領事處發的博文轉到牆外啦~叫你個狗東西再刪!!!

分类:Uncategorized

About《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12/05/17 留下评论

今天又看了一部極好的作品—Ken Loach

執導的《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它的好就體現在娓娓道來的敘事裡~說它是史詩電影其實也不為過。

影片的敘事一點兒不艱澀,但是立場和觀點又利用片中人物展現無遺~

每個演員都不是什麼大牌,估計製作費用也無法跟各種動漫技術配合了的大片們比肩,但,卻那麼真實—到了無斧鑿之痕的境界,根本看不到表演了。。。

如果,這部片子僅僅有前半部分的Irish反抗English的民族抗爭,那麼跟《勇敢的心》《最後的莫西干人》什麼的英雄主義片子就可以歸類了;但是!但是人家沒有那麼做!人家有後邊的兄弟睨牆乃至到了親自行刑的決絕情節~!這,可就不是民族和國家間的壓迫與反壓迫了,它高屋建瓴地告訴人民壓迫只分階級、人群其實不分種族和國家呀!最為精彩的就是那段新愛爾蘭法庭內的判決和爭議了。。。為了反抗而需要無良商人錢財支持的一方(哥哥唐奧利文為代表),和堅持正義反對欺詐和壓迫的一方(丹尼和弟弟戴米安)的群論,其實就埋下了後期哥哥接受並不獨立的自由以及弟弟寧可延續動盪犧牲也要徹底的獨立的種子。。。

人們其實不是因為民族、種族等在廝殺,而是為了想法和信念。。。呃!這個結論真心讓自己顫栗,怕呀!但是,卻是事實~

然後,看到下列柏安妮的一片不是評論的影評,覺得非常好、且對於理解這部電影有裨益~附錄如下:

我的一生像一束光,在你们眼前划过》柏邦妮

今天下午的课,老师讲《风吹稻浪》。 
说实话,我之前看过,浑没看出好来。 
以为只是政治立场贴合了这几年欧洲电影节的风气,所以拿獎。 
老师说:“我们电影学院眼下的风气,学生们喜欢一些电影语言不标准的电影, 
这种神叨电影,比如《天使爱米丽》,比如《罗拉快跑》,比如《通天塔》。 
或者一些排场电影,铺张电影,比如《美国往事》。 
而这种语言标准的电影,则觉得太平庸了吧?缺乏才气。 
是因为读不出这种电影的好来。” 
说得我十分惭愧! 
因为我确实满喜欢他说的那些神叨叨电影来着。 
这是个人气质的问题。 
比如我甚是喜欢《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等等神叨叨电影, 
比起《红楼梦》毫无疑问更喜欢《金瓶梅》,就很说明问题。 
 
老师今天分析了《风吹稻浪》一个镜头段落,分析人家“标准”在哪里, 
精确在哪里,有效率在哪里。 
并且让我们感受到顶级电影的那种平衡感, 
冗余部分的高超,以及冗余部分并不破坏叙事的平衡, 
以及留出的气口,让观众抒情的时候,如何继续推进剧情。 
什么叫分寸,什么是“操之过急”,什么又是“若无其事”。 
这种纯粹感觉的东西,落实在镜头和剪辑里,半秒钟都是差距。 
只有这么好的老师,才可以讲到这种境界。 
 
实在是非常牛逼。 
而且,非常简单。 
真正的顶级电影就是这样,如同一切艺术一般,只是恰好,只是本然,只是返璞归真。 
 
之后看了一段肯 罗奇的访谈花絮。 
我很喜欢和老师一起看花絮。 
因为看花絮不同于看电影,比较像大家一起话家常,气氛放松而亲和。 
一个花白胡子的法国人,面对肯 罗奇,坦言自己是他的电影学生, 
说喜欢他的电影,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痛苦。 
这种坦率的表达自己的喜欢的方式,也是我做访问的方式。 
我心里想:“法国大胡子,原来你也是上来就捧一通臭脚啊!” 
肯 罗奇是一个害羞的人,头发花白,面容纯净,戴眼镜, 
特别像一个在大学里闭塞了一生好好教书的大学教授, 
平时喜欢在秋夜里散步,看看学校里开的花那种。 
屏幕上一部一部的放他若干年的电影片段,最早一部从71年开始。 
我们的老师随口说:“那一年,我刚出生。” 
 
这时,年老的害羞的肯 罗奇面对自己的多年前的旧作, 
说了一句很棒的话,他说:“我的一生像一束光,在你们眼前划过。” 
还有,放到第三部作品《折翼母亲》, 
他突然无法说下去,他哽咽了。 
全然不是作态,能感觉到,他因为自己情感的外露而有些羞愧, 
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片段还能引起自己这样剧烈的情绪波动, 
他竭力控制自己却无法立刻奏效。 
他擦了擦眼睛,讲这部电影最初的成因: 
一个被强暴的母亲,因为暴力的阴影有了暴力的倾向,所以社会工作人员裁定她没有资格做一个母亲。 
她越是痛苦,就越是忍不住施以暴力,形成恶性的循环。 
社会工作人员来帮助她生产,但是目的是立刻带走她的孩子。 
屏幕上那个母亲,疯狂的喊着“NO!我不要生!我要它继续留在我的肚子里!” 
她还不知道自己以及孩子即将到来的命运。 
 
肯罗奇说了很多话,我只听了前半部分, 
有几句我很喜欢,比如关于悲剧和喜剧,他说: 
“有幸福结局的就是喜剧,有悲伤结局的是悲剧。 
在我看来,在结束之前,悲剧能让人发笑,喜剧也能让人哭泣。” 
他说,自己每次拍电影,都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建构一个故事?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 
 
我们的老师一直利用自己上课的有限时间,不遗余力的跟我们看这种电影, 
告诉我们当下世界范围内最牛的电影人在做什么,是什么样的思路。 
他竭力告诉我们,不要只看自己的肚脐眼,写纯个人史的电影剧本。 
虽然我们是编剧,但是编剧写剧本的时候,完全就是导演。 
他极力想让我们知道,眼下中国电影的最大问题,是迅速丧失了对社会的切入能力, 
对观众现在关心的问题一言不发。 
电影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冷漠,其实是因为电影人对观众的冷漠。 
并且,他一再告诉我们,不要用“体制”做自己的赦免权。 
并且强调,一直强调,也不要以为类型电影都是泯灭个性的作品, 
因为,没有人可以混淆希区柯克和比利 怀德的作品。 
他们都具备强大的个性,并且非常精确,充满神秘。 
 
每到周二的下午,都会有一种幸福感, 
这种幸福往往跟随着某种痛苦: 
那是你所渴欲的知识充分满足之后,有种饱溢的痛苦, 
简单的说,就是吃撑了,但还是忍不住吃下去。 
我深信这些东西会对我的人生起到某种重要的影响: 
虽然,当然,这些影响如今还看不到。 

分类:Uncategorized 标签:

Unbearable Lightness~

2012/05/15 留下评论

生活時常會讓我們感到艱辛,並會讓我們無數次目睹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

——Milan Kundera

剛剛看完了由其小說《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改變的同名電影,漢譯《布拉格之戀》(覺得真tm不着四六啊~)。

导演:菲利普·考夫曼
编剧:让-克劳德·卡瑞尔、菲利普·考夫曼、米兰·昆德拉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朱丽叶·比诺什、莉娜·奥琳、德雷克·德·林特、厄兰·约瑟夫森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88年
片长:171分钟
又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沉重浮生、布拉格之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準確地說,沒有小說精彩。其實,再漂亮的演員、再曲折多舛的情節,如果不能讓人沉思,它就是一種light,無以沉澱。感覺作者想要表達的是:無論是刀槍坦克的生死威逼、還是政治壓抑氛圍的陰險脅迫、乃至如Teresa的忠貞摯愛,只要不是在自由意志的自願選擇下,無論你迫於淫威還是囿於情感,你的心(靈魂)就無法沉靜安歇,就永遠是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桎梏和着重壓讓人除了切身的要衝出樊籠的動盪感外,找不到皈依,可能只有死才能真正沉下來。。。。。。

分类:Uncategorized